-
您的孩子出国留学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5-06-03 11:49 供稿单位: 新航道 责编:合肥管理员 浏览 0 次
-
摘要: 孩子留学出国在即,作为家长您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想法,不重视语言或只看重语言能力、低估海外生活学习压力、孩子报喜不报忧、家长鞭长莫及无法设身处地给予帮助陪伴等等。
-
“我的孩子学习很好英语也不错,出去读书没问题的!”
“我儿子在学校、去游学夏令营都是活跃分子,肯定能很快适应国外生活。”
“小孩子出去早,外面的环境适应适应就好了,一个人没关系。”
孩子留学出国在即,作为家长您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想法,不重视语言或只看重语言能力、低估海外生活学习压力、孩子报喜不报忧、家长鞭长莫及无法设身处地给予帮助陪伴等等,都是海外生活中寻常可见,如何解决,让孩子顺利融入学有所成,是每个家长在孩子出国前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留学低龄化,家长孩子低估海外生活压力
14岁的小龙在国内上的是私立中学,学习成绩一般。他说自己的兴趣在学校得不到认同,也没有让他佩服的人指点他。喜欢阅读哲学和历史的小龙,最初还会在课堂发言发问,当他发现这样做只能激怒老师而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时,开始变得愤世,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断下滑。
在体验了一次赴英夏令营之后,小龙正式向父母提出要出国读书。在小龙父母眼中,他是个另类的孩子,出国或许能够解决他面对的这些问题,但是让他一个人出去,他们又实在放心不下,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选择了英国的寄宿家庭,希望一对有经验的英国老夫妻能帮助小龙渡过最初的适应阶段,并补习好英文和数学,准备几个月后寄宿中学的入学考试。
小龙的父母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水土不服会如此剧烈:抵达英国后的前三天,他没有和父母视频联络,只是简单文字汇报,一切都好。母亲的直觉告诉她,小龙在外一定有什么事情不对,但是不愿意和家人说。
情急之中,她想到了曾在一个出国推介会上接触到一家做出国英语培训的机构,专门做出国之后的学生的服务。迅速取得联系之后,这个机构在英国的团队和小龙的监护人通了电话,紧接着到监护人家里“探班”,并当场和小龙家长视频。原来小龙经历的,正是许许多多刚出国的留学生经历的:语言不顺;和当地人沟通不畅;生活中诸多细节不适应;吃住不习惯;寂寞;想打退堂鼓回家。出国前那么自信,那么兴致盎然的小龙,在这些困难面前,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他情绪低落,不知道怎么面对父母,向他们诉说这一切。
小龙的这些问题,很快在他的“陪读导师”协助下得到解决。这位英国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教小龙怎样用合适的英语向监护人提出请求;教他如果听不懂监护人的英语,应该怎样请他们重复并帮助他直到他听懂为止;教他下载做饭的应用,自己学着做最简单的中餐;带他参观伦敦历史悠久的名胜;教他识路看地图……
最让小龙父母感到放心的是,这位陪读导师和他们建立起沟通机制,让他们随时了解小龙在英国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态,并代表他们和英国监护人探讨小龙的学业进步。导师还根据小龙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选择中学可选读的科目,并开始做相应的准备。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砺,小龙的进步很快,变化非常大。他的母亲感慨道,“作为家长,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在孩子的吃穿住用上担心的过多。但小龙的导师告诉我,这些都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难的,是怎么样把他从一个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办、父母决定的被动者,转变成一个能勇敢尝试、独立、坚强的行动者。我很庆幸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有经验的人给他指点,带他走好这段路。”
独立自主,尽快适应国内外学业衔接
刘平在学校里属于外向、活波的一类,各种校内外的活动参加的很多。她大方、开朗,漂亮、自信,是校内的红人,很受欢迎。高二时候就开始申请国外的大学,密集培训后,托福成绩还不错,学校、专业还有其他的杂七杂八都交给中介搞定。说出国,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难。树叶刚刚有转黄的迹象,刘平就奔赴美国南部一所大学,开始异国求学之路。
在刘平和父母的聊天记录中,最初的兴奋和新鲜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繁重的课业就压了上来。刘平说,其他都还好,但是学业上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决定、上课之外大量的时间都需要自己安排,这一点对她来说,非常难。
从上小学开始,一路走下来,没有哪个时段需要刘平自己决定,学什么或不学什么。小时候参加的课外兴趣班,是爸爸妈妈给报的,喜欢与否,她没有发言权。中学时文理分科,学什么科目早就被定好了,从来没有听说需要做什么课程上的选择。
而新环境却完全不同。密密麻麻的列表,大大小小的科目,长到让人瞠目的阅读书单,而老师上课的时间,就那么一点点。最让刘平无措的是,每一位老师的风格不同,按照讲义来的还好些,最起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讲到了哪里。最要命的是那些备受本国学生欢迎的老师,天马行空,完全自由发挥,一堂课下来,刘平好像听天书一样,懵懵懂懂地离开,坐在图书馆翻开书,大脑一片空白。看看手上一个接一个的作业题目,刘平开始有些要崩溃的感觉。
陪读导师的及时出现,仿佛黎明前的曙光,让刘平重新燃起继续拼下去的希望。导师是本学科的过来人,称她为学姐并不为过。她告诉刘平,任何人融入新环境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不要着急,上课听课也好,回去写作业、之后写论文也好,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都可以一点点寻找。难的,是要锻炼自己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安排时间、独立地做决定的能力。
比如针对出国后的大量阅读,在国内读本科阶段,大家普遍接触学术文献阅读不多,那么需要尽快适应的是:如何在读非母语教科书时,最快的掠过各种讲故事、找到需要细读的部分;学术性的文章自有它的结构和章法,有点儿像国内的“议论文”,抓“纲”很重要;阅读科技文献,如何根据reference顺藤摸瓜找到需要阅读的相关文献。再比如写作,因为阅读量的增大,清楚学术性文章的架构,在平时有意模仿学术文献的特点去写,进步会非常快。还有讲课风格随意的老师,其实课上的精髓都在事先发给大家的讲义里,只要提前有所准备,知道老师要涉及的主要内容,其他的都可以当成锻炼英语听力来磨耳朵,无需烦恼。
关键是如何能够锻炼自己的自律,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抛弃“有人帮我安排”的多年定性思维,学会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陪读导师从刘平的日历入手,教她分析作业和其他项目的重要性,并按照重要性排序。什么时间必须拿出什么成果,被列入时间表。大学里的社团多如牛毛,这对热爱集体活动和社交的刘平来说,是喜也是忧。师姐带她参加不同社团的活动,建议她最多只能参加几个,怎样取舍,学会放弃。
几个月后的刘平重又恢复了自信和热情,不过在刘平母亲的眼里,她的变化是,她不再为选课、选住宿、选运动项目等细节征询父母的意见,她会告诉他们她的决定,再告诉他们她做这些决定的理由。对于每天都要在职场做决定的母亲来说,这或许是让她最意外,也最欣慰的变化。
-
- 相关阅读:
-
- 2016年英国留学申请时间表 [07-01]
- 您的孩子出国留学真的准备好了吗 [06-03]
- 英国雅思及生活技能考试7月至9月开放报名 [06-03]
- 2015年不接受雅思成绩的美国研究生院校 [06-03]
-
雅思热点
-
热报课程
-
考试辅导